美元稳定币的发行主体主要分为三类:传统金融机构、加密行业巨头以及合规科技企业。这些机构通过不同模式确保稳定币与美元1:1锚定,同时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推动其在支付、交易和跨境结算等场景的应用。
传统金融机构是美元稳定币的重要发行方。以法国兴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机构,通过旗下加密部门发行合规稳定币,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。这类稳定币通常依托银行原有的金融牌照和监管框架运作,强调资产透明性和机构级风控。银行系稳定币的发行,标志着传统金融体系对加密资产的深度介入,也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合规入口。
加密行业巨头是美元稳定币市场的主导者。泰达公司(Tether)和Circle等企业凭借先发优势,占据了稳定币流通量的绝大部分份额。它们通过储备美元现金或短期美债作为抵押资产,确保币值稳定。这类发行方虽非传统金融机构,但通过与银行、托管机构合作,构建了相对成熟的发行与赎回机制。其稳定币因流动性强、应用场景广泛,成为加密货币交易的主要媒介。
科技企业与零售巨头的入局为稳定币发行增添了新变量。沃尔玛、亚马逊等企业探索发行自有品牌稳定币,降低支付成本并提升结算效率。这类发行方通常将稳定币与其生态内的消费场景结合,试图绕过传统支付网络的中间环节。尽管仍处早期阶段,但科技巨头的参与可能重塑稳定币的民用化路径。
监管政策对美元稳定币发行格局的影响日益凸显。美国GENIUS法案明确要求发行方需在美国注册并接受联邦或州级监管,同时限制外国实体进入市场。这一政策既巩固了美元稳定币的主导地位,也推动了发行主体的合规化进程。